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的核心专业,依托十余年的学科建设成就,已逐步形成以下专业特色:①立足学科特点,突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②立足省情校情,突出谷物食品、饮料及乳品的现代制造、检测和安全管理技术。该专业先后被确定为首批校级特色专业,郑州市重点专业及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一、专业综合改革总体目标
以“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并重”为本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依托河南省食品工业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通过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课程建设,不断改善实验实习条件,以科研促进教学,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更加鲜明、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专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知名度及认同度明显提升。
二、建设进展及阶段性成果
1、 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特色突出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上突出工程化人才培养特色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分为三个模块:①食品工程设计制造课程模块;②分析检测课程模块;③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模块。三个模块中,以第一个模块为主(食品工程设计制造),其他两个模块为辅,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更好地突出工程化应用人才的培养特点。此外推行“三证书”教育,即“毕业证+专业技能证书+综合素质证”,将专业取证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2) 专业方向设置上突出本院专业特色
通过较为缜密全面地调研分析,我系对本专业实施分方向培养,201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三个专业方向:食品工艺方向、食品工程设计与机械维护方向、饮料与乳品工程方向。
(3)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有课内实验、集中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三种类型,总实践学时比例约35%,综合、设计、创新型实验比例超过30%。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新模式
(1)探索和实践“3+0.5+0.5”培养人才模式
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采用“3+0.5+0.5”培养模式,一个“3年”由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及专业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构成,均含必修、选修课程。两个“0.5”为集中实践教学模块,分别于第6、第8学期实施,包括:食品分析综合实训、食品加工综合实训、专业取证综合实训、企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这种“3+0.5+0.5”模式符合教育部实践教学不少于25%的要求,反映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特色,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模式
我系在前期良好的合作基础上,积极与郑州思念食品、郑州三全食品、南京喜之郎等规模食品企业接洽,探讨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的模式,吸引企业设立奖助学金、捐助生产实验设备等支持专业办学,聘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参与课程建设、实习实训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为寻找一条适合校情企情,可操作性强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强化实验、实习教学平台构建,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硬件支持
我系目前已建成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有机化学专业基础实验室4个,食品常规分析实验室、食品微生物检验室,色谱分析室、电化学分析室、光谱分析实验室、原子吸收分析室6个,配置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全自动酶标仪等大型分析检测设备和常规仪器;另有电子天平室、试剂室等辅助主实验室服务于实验教学工作。实验室总建筑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其中食品分析实验室为郑州市重点实验室。校内还建有食品工艺综合实训基地1个,安装有饮料、乳品、焙烤食品、肉制品等加工设备。
我系现有签订协议并在近三年开展实际合作的校企合作基地八家,代表性企业有: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南京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河南众品食业有限公司、郑州千味央厨食品有限公司等。合作方式主要有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就业实习、毕业生引进、教师挂职锻炼等。
4、加强课程建设,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
(1)课程建设
经过几年建设,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食品工艺学》课程已被批准为市级精品课程,并获批郑州市精品课程培育项目。《食品分析与检验》及《仪器分析》分别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建设课程及培育建设课程;《分析化学》课程于2012年5月获我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2)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对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强调老师要多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丰富多媒体教学的展现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院系各级教学大奖赛、多媒体课件比赛;搭建师生教学互动的平台,鼓励师生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鼓励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科研博客(微博),保持与系部及学生沟通交流的顺畅,及时指导学生思想和学习活动。
对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注重对实验实训项目的整合,提高项目的特色性和实用性,增加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比例;鼓励教师对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对不具备实体教学设备而无法开出的实验,鼓励教师寻找合适的仿真实验软件,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实验;组织有教科研任务的教师,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方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并吸收学生参加部分教科研工作,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选聘、命题类型、过程组织等实施改革。选聘高水平外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命题时,提高食品配方工艺设计、工程设计、食品分析方法设计或应用、食品保藏保鲜等真实性、应用性强的课题比例,目前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真实性、应用性课题比例已达到70%以上。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始学生综合素养教育,通过教师指导食品科普协会、系科技创新协会等学生社团业务工作,招募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实施,举办学科技能竞赛等活动形式,在学生中营造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氛围,这种课上教学与课下辅导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积极开展教材建设
重点做好专业教材选用工作,目前我系所使用教材中国家级或省部级规划教材比例大于70%,已初步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级教材使用新体系。
5、已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素养突出的师资队伍
通过扩充自有及外聘专任教师队伍,重点培养专任青年教师,目前我系已建成了一支以自有教师为主,以外聘教师为有益补充,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到30%,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75%,自有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50%,拥有省级优秀教师、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级骨干青年教师、校级青年教学名师等多位优秀教师,结构较合理,敬业爱岗,责任心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
6、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使教学过程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通过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及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健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使教学质量监控常态化;加强考核,以考核促进教风、学风和教学效果整体提升等,我系的教学过程管理已逐步规范化,教学过程逐步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