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名师工作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名师工作室
一、名师工作室形成的背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开设基础是我校于2005年设置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科专业,该专业是我校首批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2012年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名师工作室是以河南省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依托,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为建设平台形成的一支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梯次有序、理论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过硬,优势明显的教育工作队伍。
2015年,学校成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技能名师工作站,2016年,该工作站经郑州市教育局审批,确定为郑州市地方高校技术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期3年,目前处于建设期内。
二、名师工作室组成结构
名师工作室共11人,由学校“双师型”骨干教师9人和企业生产一线技术能手2人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讲师5人。工作室成员既有学术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也有企业技术能手,又有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教学骨干教师及技术能手。名师工作室成员具有高尚的师德风范和优良的专业素质。勇于开拓,爱岗敬业,教风端正,为人师表,整体优势明显。
三、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基本情况
主持人张占领,机械工程专业副教授,模具设计高级技师,郑州市机械专业专家库成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河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库评审专家,河南省重点学科新材料与精密特种加工技术方向带头人,教学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近几年,主持、参加完成项目11项(4项在研、7项完成),论文22篇、著作4部 、专利4项、成果获奖6项 。
四、名师工作室设置特色
1.名师工作室成员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改革创新意识浓厚
近年来,该名师工作室在带头人的带领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把“以生为本”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立足点,尽力为学生创设能发挥特长、施展个性的优良环境,实施“3+0.5+0.5”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3+0.5+0.5”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创设专业特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个:重点学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品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制造技术工程实践中心)、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控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市级质量工程项目6个:郑州市地方高校急(特)需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郑州市重点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郑州市重点实验室(数控加工技术实验室)、郑州市级精品课程(《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郑州市示范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数控加工技术》)。
2.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教学兼技能名师为骨干实现教学和科研相互融合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该名师工作室一直坚持将专业课程教学与相关课题研究相融合,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等措施来加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另一方面,以“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现代设计能力培养;以创新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先进制造技术能力培养;以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制定科研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将专业知识和科研实践有机相结合,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3.名师工作室成员传帮带配合默契,团结协作能力强,教学与科研成果突出
该名师工作室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通过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及青年教师示范课工程,中老年教师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一丝不苟的传授给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师德师风深受学生好评,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上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
名师工作室在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坚持“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会创新”的人才培养定位。近年来,学生校内开展各类创新项目100余项,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市级及以上奖励70余项。先后开设订单班18个,如与中联重科开封工业园共建了“中联重科工程师班”,与海尔共建了“海尔工程师班”,为企业定向培养了基层管理和技术人员1200余人,同时,每年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3000余人次。
名师工作室团队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其它科研项目60项,科研总经费194.9余万元;发表核心以上科研论文18篇,其中被被SCI/ISTP/EI收录8篇;出版著作1部(另有《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3D打印技术》2部专著已通过学校评审立项,正在组稿),教材4部,专利52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另有6项发明专利已于2015年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