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教改 > 正文
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交通运输
时间:2017年04月18日 00:00 点击:[]

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交通运输

目前,我院交通运输专业经过几年的积累与发展,已逐步形成以下专业特色:①立足学科特点,突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②立足省情校情,突出汽车制造、检修技术;③着重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城市轨道交通组织与管理。

一、专业综合改革总体目标

以“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并重”为本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依托快速发展的河南省汽车制造业和保有量猛增的汽车后市场,通过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课程建设,不断改善实验实习条件,以科研促进教学,使交通运输专业特色更加鲜明、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专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知名度及认同度明显提升。

二、建设进展及阶段性成果

1.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特色突出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上突出工程化人才培养特色

在必修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分为三个模块:①现代汽车设计制造课程模块;②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模块;③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模块。三个模块中,以第二个模块为主,其他两个模块为辅,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更好地突出汽车后市场方面人才的培养特点。在选修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分为校内选修和校外选修两个模块,增加校外选修课程的比例,让学生学到一线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推行“三证书”教育,即“毕业证+专业技能证书+综合素质证”,将专业取证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学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专业方向设置上突出本院专业特色

通过较为缜密全面地调研分析,我系对本专业实施分方向培养,分为汽车后市场方向、汽车运输组织与管理方向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三个方向。

(3)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有课内实验、集中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三种类型,总实践学时比例约46%。拟调整课内实验项目,增加综合、设计、创新型实验比例,调整实训实习项目和内容,优化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等方式,使实践学时比例增加并优化,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新模式

(1)探索和实践“3+0.5+0.5”培养人才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将采用“3+0.5+0.5”培养模式,第一个“3年”由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及专业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构成,均含必修、选修课程。两个“0.5”为集中实践教学模块,分别于第6、第8学期实施,包括:企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与其他学期的集中实践环节和课内教学相辅相成。这种“3+0.5+0.5”模式符合教育部实践教学不少于1 年的要求,反映了交通运输专业学科特色,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模式

在前期良好的合作基础上,积极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风神物流有限公司、长城汽车等企业接洽,探讨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的模式,如吸引企业设立奖助学金、捐助生产实验设备等支持专业办学,聘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参与课程建设、实习实训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接纳毕业生就业等。并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经验、教训,走出一条适合校情企情,可操作性强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

(3)强化实验、实习教学平台构建,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硬件支持

我系交通运输专业现有机械、电气等十几个基础类实验室和实训车间,除此之外,还有汽车驾驶基地、汽车检测实训车间、汽车发动机拆装车间、汽车底盘拆装车间、汽车电器综合实训车间等专业实验实训室。配置了喷油泵试验台、汽车底盘测功试验台、汽车四轮试验台、汽车制动检测试验台、汽车车轮平衡机、前照灯检测仪、汽车尾气分析仪等大型检测设备,还配有发动机拆装实训台、自制汽车电器综合试验台等拆装用实验设备,总价值300多万元。

另建有校内汽车驾驶训练基地1个,配有汽车模拟驾驶器6台,旗云2教练用车20多辆,训练基地占地300多亩,用于汽车类专业驾驶实习和驾驶执照培训。

4.加强课程建设,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

(1)课程建设

经过几年建设,目前交通运输专业的《汽车构造》课程已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并获批郑州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培育项目。

(2)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对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强调老师要多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丰富多媒体教学的展现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院系各级教学大奖赛、多媒体课件比赛,让全体教师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多媒体课件使用效果。搭建师生教学互动的平台,鼓励师生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鼓励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科研博客(微博),保持与系部及学生沟通交流的顺畅,及时指导学生思想和学习活动。

对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注重对实验实训项目的整合,提高项目的特色性和实用性,增加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比例;鼓励教师对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对不具备实体教学设备而无法开出的实验,鼓励教师寻找合适的仿真实验软件,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实验。组织有教科研任务的教师,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方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并吸收学生参加部分教科研工作,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毕业设计改革。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选聘、命题类型、过程组织等实施改革。选聘高水平外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命题时,提高汽车底盘设计与仿真、交通组织与管理、汽车后市场、新能源汽车等真实性、应用性强的课题比例,并结合学生实习单位需求,选择部分来自企业的真实性课题,使真实性、应用性课题比例要达到80%以上。在过程组织中,既要把握原则,又要有一定灵活性,要让学生逐步体会毕业设计的真正意义,树立诚信、严谨的学术理念,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提高职业综合素养。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学生综合素养教育。通过教师指导汽车科普协会、系科技创新协会等学生社团业务工作,招募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实施、举办学科技能竞赛等活动形式,在学生中营造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氛围,这种课上教学与课下辅导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已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素养突出的师资队

通过扩充自有及外聘专任教师队伍,重点培养专任青年教师,目前我系已建成了一支以自有教师为主,以外聘教师为有益补充,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到30%,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65%,自有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50%。这支教师队伍敬业爱岗,责任心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