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部):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郑州科技学院关于开展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一郑科院教〔2010〕33号),决定立项建设第二批校级教学团队,现就做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的
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建设内容
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实际,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的校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三、基本要求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以6-10人为宜,团队成员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数量不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二。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教授,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校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遵循教学规律,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和多环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校级以上教改项目、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获得过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校级以上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四、推荐、评选方法与上报材料要求:
(一)各院(系、部)按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组织推荐工作,原则上每个单位推荐1个。
(二)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采用纸质审阅、现场答辩方式,评审确定校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项目。
(三)各院(系、部)于 4月19日前将以下材料报教务处师资科,逾期不再受理:
1.郑州科技学院2013年教学团队推荐表(附件1)纸质和电子版各一份。
2.团队负责人及成员资格证书,包括:最高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培训证书等复印件1套,另附清单一份(样式见附件2),装订在复印材料之前。复印件逐页标注页码,并与清单的“页码”栏保持一致。
3.团队负责人及成员2008年以来获奖荣誉证书复印件1套,另附清单一份(样式见附件3),装订在复印材料之前。复印件按获奖级别从高到低排序,逐页标注页码,并与清单的“页码”栏保持一致。
4.团队负责人及成员2008年以来出版的著作封面、扉页和目录,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封面、目录及论文复印件1套。另附清单1份(样式见附件4),装订在复印材料之前。复印件逐页标注页码,并与清单的“页码”栏保持一致。
5.团队负责人及成员2008年以来教改与科研成果鉴定证书复印件1套,另附清单1份(样式见附件5),装订在复印材料之前。复印件逐页标注页码,并与清单的“页码”栏保持一致。
(四)以上所有材料和表格均需打印或复印(统一用A4型纸张)。上报的复印件须有院(系、部)主办人员逐一审验签字并在清单上加审验单位印章。每位成员的材料均单独装袋。
(五)本次上报表格内容一律不得再修改或替换,请申报单位认真准备材料,及时上报。申报过程中的其他不明事项请及时与师资科联系。
附件:1.郑州科技学院2013年教学团队推荐表.doc
2.资格证书复印件清单.doc
3.获奖证书复印件清单.doc
4.著作、论文复印件清单.doc
5.教改与科研成果鉴定证书复印件清单.doc
二○一三年四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