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教改 > 正文
河南省品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时间:2017年04月18日 00:00 点击:[]

河南省品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专业概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前身源于国际商务专业。我校于2003年开设了国际商务专科专业,于2009年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2009年首次招生110人,2013年本科专业获准学位授予权。到目前为止,该专业已有三届本科毕业生,累计444人。平均每年招生和毕业学生数稳定在100人左右,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左右。

该专业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急需的行业外贸人才为出发点,科学构建“外贸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的知识能力素质体系,在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形成了“学历+技能+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目前,该专业在校生388人,拥有专兼职教师14(不含实验教学教师)人,专业实验室6个,校外实习基地3个。总体来看,该专业教师数量充足,实训设备齐全,实习基地对口稳定,能够满足各项教学需要。

二、教学条件

1.实践教学条件

该专业相关实验室面积达900M2,实验教学设备共计500余台(套),设备总值800余万元。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使用的实训室包括3大类:

第一,国际贸易仿真软件综合实训类。通过软件模拟,掌握外贸业务流程。

第二,金融实训类。通过期货、外汇市场的模拟训练,掌握国际金融的一些知识。

第三,外贸业务模拟操作类。主要通过模拟商务谈判、模拟海关报关等操作课程,掌握外贸业务的一些岗位技能。

在上述3大类实训中,代表性的实训有:国际贸易仿真软件综合实训室,有计算机120台,LED显示屏两个,翰和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两套(进出口业务实训和单证实训),主要用于大三、大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外贸综合业务操作流程实训和单证实务课程的配套实训。进出口业务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各种贸易术语、各种结算方式的贸易流程的操作,通过仿真教学软件的操作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外贸进出口业务操作基本技能,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国贸仿真实验室

国贸仿真公司+商务谈判会议室

2.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中与国贸专业相关的中外纸质图书216943册,纸质刊物136种,电子图书46683种,电子期刊1156种份。在财经学院内建有专业资料室,纸质图书近3000册,期刊32种,资料实用性较强,能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

三、专业建设

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学院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五年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分别制订了师资队伍发展规划、教材建设发展规划和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并把国际商务和国际物流作为专业的发展方向。

教研室老师赴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进行调研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力培育优秀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注重素质能力培养的原则和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构建了理论教学、集中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包括专业社会实践、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生产实习等,素质教育包括操行评定、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

学生专业实训

学生专业实训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主线,以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名师培育工程、参与企业实践锻炼、学术交流等途径,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方面通过软件模拟、商务谈判模拟、报关模拟等校内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素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企业生产实习

5.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进行课程结构改革。专业基础课如国贸理论、国际金融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注意突出与实践相联系的内容,避免讲授空洞的理论;专业课如商务英语、国际结算等,属于知识性课程,创新教育手段,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体现强化理论、突出实践的原则。其次,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尽量做到灵活多样。同时,实施双语教学。针对国贸专业专业特性和就业方向,教研室积极展开课程教学改革,在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上,实施双语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生企业生产实习

专业双语教学

6.加强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学术和育人水平

一方面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主、重视科研的办学方针,遵循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原则,把科学研究工作提高到培养师资、提升教学质量高度来认识,努力开创科研的新局面,全力打造科研团队。另一方面发挥院科协的作用,建立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的长效机制,制定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相关政策,努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近三年,国贸专业的师生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编或参编教材14部;专业承担教改项目7个;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总计有28项,其中省级项目10项;教师获得各类教科研奖项有6项,其中厅级一等奖2项;教师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有69篇,其中17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教师利用第二课堂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学生共获得60多项省、市级奖,发表专业论文4篇。

教师科研

教师科研

教师培训

参加专业比赛

参加专业比赛

2013年4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学校确定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四、专业特色

本专业经过六年的建设,已逐步形成了“一个核心,两个优势,三大特点,四种能力”的专业特色。

1.一个核心

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两个优势

专业优势一: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队伍

教学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国贸专业运行六年来,逐步建立起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其中,郑州市优秀民办教师1名,郑州市青年骨干教师1名,校级优秀教师5名;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9人;博士研究生1人,取得硕士学位11人。师资队伍中有从教三十余年的领头人,也有近二十年教龄的中坚力量,还有从教五年左右的后备军,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都非常合理。

专业优势二:良好的专业实验室

本专业从09年获准招收本科生以来,不断加大实验实训室建设投入。2010年投资建成国贸综合模拟实训室,购买了国际贸易业务仿真实训软件,运用该软件可以实现各种贸易术语、各种结算方式和贸易流程的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014年建立了金融实验室,实训室还配套有股票、期货等操作软件;2015年建立了企业仿真模拟实训室,内设有商务谈判室、海关报关室。未来几年,我院将进一步调整实验实训室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资力度,更新和补充教学软件和设置多种实训“项目”,把实验室建成适应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要求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实验室。

参加校内实训

3.三大特点

特点一:有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院跟郑州名扬窗饰有限公司、郑州市网商园、山东万声通讯有限公司建立起了稳定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实现在学校实施理论教学与在企业实施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的特色办学模式。

特点二:强化专业工作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特征以及该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通过完善和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专门训练,使本专业学生能够在就业之初,具有成为国际商务师、市场营销师、国际结算师或国际货运代理师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具有取得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或单证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具备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运营的实际业务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特点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及第二课堂教育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会“做人”,同时学会“做事”,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能用英语实现基本口语对话,能写规范的应用文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四种能力

能力一:国际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跨国商务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具体而言,能够熟练地进行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具备一定程度的商务英语口译能力。

能力二:国际贸易业务的运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进行国际货物贸易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业务操作能力。熟练掌握从事国际货物贸易中外销、跟单、制单、报关、报检、投保、租船订舱等具体业务操作;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各种贸易业务流程,能够从事与服务贸易相关的具体业务运作。

能力三:国际市场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先进的国际市场经营理念,掌握国际市场经营的基本方法,在跨国经济贸易与管理活动中具有良好的经营分析与决策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经营与管理能力。

能力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必备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

五、专业发展规划

根据学校正在制定的“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的要点,结合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今后3-5年将重点搞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就加强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是要借助学校“十三五”战略发展中重点建设的电商学院与创业学院的平台,有原有专业基础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重点建设“怡亚通跨境电商操作平台实训”和“阿里速卖通操作平台实训”项目。通过两大平台进行基本的跨境电商实操训练,让学生在校期间熟悉BtoC、BtoB、CtoC跨境电商网络平台的店铺推广模式及具体操作规程,为学生对口就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三是要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形成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并开发相应的系列教材。

四是要努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和省内、外高校同专业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力争承接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努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服务。